近20年来,邵华泽先生先后担任解放军报副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其主要精力无疑在新闻宣传。与此同时,他把书法作为一种休息方式、一种养生手段,充分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潜心于书法的研究与创作。所以,人们说他是笔不择时,墨不择地,书不择人。邵华泽先生的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为一些博物馆与中外人士收藏,并结集有《邵华泽书法选》、《邵华泽书法、》、《邵华泽书法集》等,作为书法家,其名及作品被收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现代书法家名人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选》等。
邵华泽先生1951年参军,1954年担任大学政治理论教师,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他是以学者身份介入新闻界的。多年的哲学研究、教学与理论编辑工作养成的学者风范,使他的书学研究既建立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之前,又锱铢必计于笔道墨色中的一得一失。他大量地阅读前人书论、碑帖,虚心地与书学前辈、同行切磋技艺,虚怀若谷,孜孜以求。近年来,他在行、草、隶、篆、楷各体中游击,又多别出心裁,不守成法,法为我用,风格独特。其楷书以颜体圆润为本,内藏柳体筋骨,于通达中见俊雅。其隶书远追伊秉绶意趣,近含其家学之体态,结体凝重,笔意洒脱。其篆书直取金农之方笔,又得齐白石篆书之金石气象,墨色如漆,飞白如椽,笔迹奕奕。其草书于怀素狂草奇纵中,含于右任标准草书之法度。其行书则摇曳多姿,时而刚正挺拔,气势雄浑;时而流转融通,顾盼生情;时而刚柔相济,正侧得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书法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抽象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她是一种比较直接的精神载体——体现出创作者的心灵轨迹。邵华泽先生将这个轨迹概括为:美——求美——创造美——美无止境。他从前人的作品中寻找书体流变中的玄机,更体会山川胜形对于心灵的那份亘古不变的熏染;他从别家作品中寻找抑扬顿挫间的苦心孤诣,也仔细地审度自己创作实践中笔的张弛起伏与墨的浓淡干湿,但他更注重笔致墨韵的品性高低。书法艺术应当是千姿百态的,可以返朴归真,也可以精致奇巧;可以端庄凝重,也可以飘逸洒脱;可以雄强伟岸,也可以娟秀柔润;可以稚拙倔强,也可以流利畅达……邵华泽先生追求崇高与广大。他以浩然之气求大美。
心关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基本要素,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的邵华泽先生将之体现于书法创作之中。他认为,一个书法艺术家风格的形成既需要对于书法艺术本身、包括用笔用墨的深入体会与执著追求,需要千锤百炼,更得力于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体会与把握。邵华泽先生正是通过书写内容的精心选择与书写方式以及形质关系的反复推敲,笔随身走,墨在心中,心由情动,墨由心出,由此而墨象层生,笔长态远,有情,有境,有历史沧桑,有人生百年;由此而使自己的创作与时代、